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

水陸畫贊淺釋(會本_上堂第六席_左軸)

水陸畫贊(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六席_左軸)

諸法界等,佛不度生。列祖意同,弘道由人。
教列十科,宗分五派。皆得圓修,證入法界。

此贊旨為至誠禮請譯經傳法之各宗祖師。

【諸法界等,佛不度生。列祖意同,弘道由人。】:諸法界眾生皆有平等的佛性(真如) ,依究竟義,並無能度之佛與可度之眾生(1)。歷代祖師深解其意,且能領悟佛陀只是教化指引眾生一個開顯真如本性的方法及道路,真實能弘揚聖道成就佛果的是人自己(2),《金剛經》中也說,佛實無眾生可度即是此義。

【教列十科,宗分五派。皆得圓修,證入法界。】:既然能弘揚聖道成就佛果的是人自己,當然在佛陀示現不住世期間,也是要由高僧祖師善知識,將佛陀教化指引眾生開顯真如本性的方法及道路繼續弘揚。例如梁代慧皎法師著《高僧傳》便開設十科以為其後佛教僧傳分類的原則與方法(3)。甚且佛不住世,像法、末法時代眾生以法為師,成就聖道的人漸少。此非像法、末法期眾生善根差,而是少有人能夠像佛陀善知眾生根機而予以啟動善根。因此歷代的祖師不忍見聖道衰,力圖減緩有法無師的頹勢,故各依其判教而建立宗派(4)。吾人當知宗派雖有假名之別,只要是具有四依法的正信正念,依《法華經安樂行品》之義而行,皆能夠圓滿修行且證入法界到達成佛境界。

[註]
1.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_彌勒菩薩偈頌_天親菩薩造,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》 (第62頌) :『平等真法界,佛不度眾生。以名共彼陰,不離於法界。 』
2. 《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》:『常生大乘善信,自知我是未成之佛,諸佛是己成之佛 ,發菩提心,念念不去心。』
3. 「十科」起源於《高僧傳_梁代慧皎(497-554)法師著 》 ,全書以科分類,十科為:1.翻譯、2.解義、3.習禪、4.明律、5.感通、6.遺身、7.誦讀、8.護法、9.興福、10.雜科。本書開創新體例,采用類傳體,設立十科,成為其後僧傳分類的原則與方法。
4.依《會本》此席下所列:天台宗、賢首宗、慈恩宗、翻譯宗、南山律宗、懺摩宗、法性宗、密教部、禪宗、淨土宗。此處或許與禪宗之「一花開五葉」,即溈仰、臨濟、曹洞、雲門、法眼等五派有關 。

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
釋覺提 沙彌 編攥
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0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