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

覺林菩薩偈 (義串)

覺林菩薩偈

譬如工畫師,分布諸彩色。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。
大種中無色,色中無大種。亦不離大種,而有色可得。
心中無彩畫,彩畫中無心。然不離於心,有彩畫可得。
彼心恒不住,無量難思議。示現一切色,各各不相知。
譬如工畫師,不能知自心。而由心故畫,諸法性如是。
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。五蘊悉從生,無法而不造。
如心佛亦爾,如佛眾生然。應知佛與心,體性皆無盡。
若人知心行,普造諸世間。是人則見佛,了佛真實性。
心不住於身,身亦不住心。而能作佛事,自在未曾有。
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
覺林菩薩偈 (義串)

眾生的妄心可『譬如』 一位 『工畫師』 ,他 能 『分布諸(種種) 彩色』以成就一幅圖畫 , 其實他是從 『虛』『妄』想心中,獲 『取』各種差『異』的色『相』 。地水火風等四『大種』自身並『無』色相上的『差別』 ,這四『大種中』『無』紅黃藍等基本『色』 , 紅黃藍等『色中』『無』『大種,亦(卻)不』 『離』開四『大種』 而獨自存在 , 因『而 有』紅黃藍等『色可得 』以調合揮灑 。 工畫師的『心中』『無』一幅一幅真實的『彩畫, 彩畫中』『無』一顆工畫師的『心,然』因工畫師作畫時『不離於心』思構想分別 , 才『有』一幅幅『彩畫可得。 彼』工畫師的 『心』思構想分別 『恆』常變化而『不住』止的程度 , 可以說 是『無量』無邊『難』『思議』推測 , 他從紅黃藍等基本色 就能調合顯『示現』出 世間『一切色』彩相貌 , 而這一切色彩相貌『各各』 之間並『不』『相』『知』道彼此的存在 。『譬如』那位『工畫師』 , 雖然『不能』完全了『知自』己的『心 ,而』『由』『心』思構想無量發揮的緣『故』才能創作種種圖『畫。諸(種種萬) 『法』的本『性』『如是』 ,也就是眾生的『心』思妄想分別『如工畫師』一樣 ,『能』『畫』『諸世間』生住異滅的相貌 , 虛幻不 實的色受想行識等『五蘊悉』 『從』心思 妄想分別所『生』 , 簡言之,『無』有一 『法而不』是由此妄想 分別心所『造』作產生 。『如』上所述,眾生 迷妄的『心』思無量, 『佛』的清淨覺智 『亦爾(也是無量) , 如』『佛』心與『眾生』心亦『然』 , 因此,吾人『應知佛』『與』眾生『心』 , 其悟與迷的『體性皆』『無盡』無量無邊 。『若人』們能澈悟了『知』自己的妄『心』所衍生出的各種業『行』 , 就是『普』『造』『諸世間』相生住異滅輪迴不休的原因 ,『是人則』等同於已 澈『見佛』性 , 也確 實『了』『佛』『真實』『性』 。若在澈知『心不住』『於』四大假合的肉『身』中 , 『身亦不住』止於妄想分別的『心』中之後 , 『而』『能』不執著地大『作』成就『佛』道之『事』 ,便能領悟無所住的『自在』無縛『未曾有』境界 。『若人欲』『了知』 , 過去現在未來『『 三世一切佛』的體性 , 就『應』該深入『觀』『法界』隨緣與不變互融互攝的本『性』 ,即能了悟『一切』萬相皆是『唯心』『造』

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
釋覺提 沙彌 編攥
佛曆2560年_西元2016年10月於桃園榮總安寧病房

◎覺林菩薩偈破地獄 (夢參老和尚)

為什麼把華嚴經覺林菩薩贊嘆佛的這個偈頌,放在你讀地藏經之前?那個地獄一切境界是心畫的,是心變現。無量地獄相是由心變化的,心變化的實在是沒有的。沒有,但是一切眾生受地獄苦難,它又是實在的。那個實在是非有的,是心所變化的。是誰心裡變化個地獄?那你心變化地獄變化很多,你造哪種業就變化哪種地獄,所以在地藏經上加個覺林菩薩的這個偈頌。
還有一種說法,一個人他墮地獄去了,到地獄門前念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」,本來他想念這個偈頌,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惟心造」,應觀法界性還沒念出來,地獄就空了。所以把這個偈頌放在讀地藏經之前。地藏經前頭,一定印一個覺林菩薩偈,贊嘆佛的偈,就是這一段故事的原因。
你要是怖地獄苦,念念覺林菩薩偈頌吧!不要多,最後那兩句最後那個偈頌,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惟心造」。
覺林菩薩這個偈頌我每天念一遍,大概可能有二十多年了吧!二十四年了!到今年是二十四年了!因為我要念地藏經開始就念覺林菩薩頌。
(注:時年夢參老法師2004至2007於五臺山普壽寺宣講華嚴經圓滿)

◎◎玅境長老說『覺林菩薩偈』
文章來源:慧海佛光( http://www.hhfg.org)


主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的覺林菩薩偈、持戒與念佛法門的殊勝。
覺林菩薩偈--『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,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』。
方丈和尚慈悲,各位法師慈悲,各位居士歡喜。
昨天,方丈和尚慈悲,給我一個題目,我心裏很歡喜,但是,我先請求各位善知識慈悲,什麼事情呢?就是允許我想到那裏講到那裏,就是這樣。
我昨天晚間做了一件魯莽的事,就是我答應在一個道場,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的覺林菩薩偈,共十位菩薩,其中的覺林菩薩偈,我講那個偈的時候,也是心裏面有妄想,妄想是什麼呢?當然,我是讀過清涼國師的華嚴疏鈔,我讀的時候,心裏面歡喜。當然,我一出家,一到佛學院,學的是天臺宗,但是,讀華嚴疏鈔是華嚴宗,清涼國師,各位法師知道,他是天臺宗,賢首法藏尊者的學生,他是學過天臺教的,當然他對天臺宗也是非常熟悉,他不是平常人。我對他的華嚴疏鈔生歡喜心,但是,我本身的智慧不夠,只是這麼一讀,就停下來了,以後也沒有機會再讀,但是,後來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時候,地藏經的前面,不是正文裏面,就把覺林菩薩的偈印在那裏,印在那裏,所以我也照樣讀,讀的時候,不知道它是說什麼啊,雖然是看過華嚴疏鈔,但是再讀這個文的時候,不知道說的是什麼,心裏面就不舒服,啊呀!我以前讀華嚴疏鈔是白讀了,所以我又把華嚴疏鈔請回來,又再讀,就把這個偈讀了多少遍,我還寫了一篇文章,但是沒有發表,所以,對這個偈有印象。昨天,體通法師讓我去講華嚴經的大意,我也拿這個智慧,想起這個偈,就講這個偈,但是,那是我在香港的時候讀的,在香港讀的,現在多少年了,可能在三十多年前了,那麼,昨天晚間我去讀,心裏面的想法,我到那裏再看一看,然後再講,結果,我到那裏就開講了,結果一開講,心情有點急,講得很潦草,就是很對不住聽眾。
我現在把這個偈文念一下,『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,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』,共有十個偈,這是第一個偈。由疏鈔的解釋,可以明白這個偈的意思,我簡單說一下。
『譬如工畫師』,工,就是善巧的意思,這個人是善於畫畫的人,可以為人師範了,就是一個很成功的畫家,工畫師。我先順一順文。『分佈諸彩色』,就是他用各式各樣的顏色畫畫,或畫一個山,或畫一個樹,或畫一個河流,各式各樣的畫,顏色是不一樣的,不一樣的彩色,去安排這個山、這個水,就這樣子。
『虛妄取異相,大種無差別』,畫出這個山、這個水、這個樹、這個花,我們人去看見這個山、這個水、這個人物的時候,我們心裏面就有執著,但是,這個執著者是誰呢?就是畫畫的自己,這個畫家自己畫出來以後,自己就執著這個山水,自己在執著,『虛妄取異相』,就是虛妄的、錯誤的去執著這個山這個水。這個山水是畫的,當然是假的,不是真是山,也不是真是水,但是,你畫出來以後,你就執著這個山、這個水,去執著它。
『大種無差別』,大種,就是地水火風、堅濕暖動,叫做大種。種者,是因也。一切色法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,所以叫做種,種是因,因此而有彼。大,就是廣大的意思,山河大地是很廣大的,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,所以叫做大種。你畫一棵樹,這棵樹也是地水火風組成的,水裏面也是有地水火風,山也是地水火風,在地水火風這一方面來說,是無差別的,但是,在畫出來的東西就是有差別,山就不是水,樹就不是花,各式各樣的差別。就是用堅濕暖動的成份不一樣,堅(就是地)用得太多,就變成黃色,水的成份太多,就變成白色,都是地水火風,但是組織的成份不一樣,所以變現出來(畫出來)的山水就不一樣,但是,在大種這一方面來說,地也好,山也好,水也好,是無差別的。在譬喻上是這樣說。
若是在佛法的理論上說,就是緣起。以緣起來說,『譬如工畫師』,這個工畫師是誰?就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心。每一個人自己的心,就用畫師來譬喻,畫師能『分佈諸彩色』,我們這一念心,就是起惑造業,做種種的虛妄分別,造了種種業,就現出種種的果報,所以叫做『分佈諸彩色』。畫師用彩色畫出種種畫,就是我們這一念心,有種種的虛妄分別,造出來種種的業,去得種種的果報。這樣講,這二句話是這樣的意思。我感覺,清涼國師講的是好。
『虛妄取異相』,異相,就是差別,譬如我們人的生命體,也是色受想行識組成的,天、地獄、惡鬼、畜生,也是,六道眾生所有的果報,都是色受想行識,當然,有正報,有依報,都包括在內了。“虛妄取異相”,就是我們虛妄的分別心,執著這個自己的心所創造出來的果報,都是虛妄不真實的,但是,我們執著它是真實的,我們看見那個流水,認為是真的,看見一個山,也是真實的,看見有一個人來,也是真實的,看見一個毒蛇來了,也是真實的,看見蓮花來了,也是真實的,做夢,我夢見佛了,又是真實的。現在,覺林菩薩說『虛妄取異相』,是你錯了,你認為都是真實的,就是錯了,不對。
『大種無差別』,大種,譬喻什麼呢?譬喻諸法空相,你觀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有,都是畢竟空的,在畢竟空上,無色,無受想行識,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這一切虛妄分別的現象,都是不可得的。但是,我們認為是有這一切相,而且還是真實的,這是我們的『虛妄取異相』。但是,在諸法的真實相上看,我們所分別的異相,都是不可得的,叫做『大種無差別』。清涼國師是這樣解釋這段文。
那裏共有十個偈,前五個偈是譬喻,後五個偈是合法。前五個偈裏面,前二個偈,清涼國師的意思是真如是觀,後三個偈是唯心是觀,就是,一個真如觀,一個唯識觀,一個真如的緣起,一個唯識的緣起。就是這樣解釋。我感覺很有意思,用這個畫家畫的畫,來譬喻我們眾生心的惑業苦的虛妄分別,我感覺到很有意味。
很有意味是很有意味,但是,在我們現在的佛教徒,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,出家的佛教徒也好,我們都是佛教徒,在今天的佛教的情況來看,口頭說一說而已啊!你沒有真實在日常生活上去深入的觀察,沒有深入的觀察,有什麼關係呢?有關係!有什麼關係呢?如果你深入觀察,就是隨時有什麼事情發現,你心裏面“即空即假即中”的智慧,隨時可以用,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,因為你不“虛妄取異相”了,你知道“大種無差別”的道理了,你不去虛妄取異相,因為你很熟了,你常常這樣觀察,你非常的熟悉,就像我們對貪嗔癡是非常的熟悉,一看見可愛的境界出現,愛就來了,可憎惡的境界來了,立刻瞠心就來了,我們為什麼會這樣?就是熟了!無始劫來,老是這樣,習慣了,很熟,就這樣用。
我們如果明白佛法說的道理,你如果不作如是觀,只是從文字上這樣講一講,它不熟,你也就不能作如是觀,因為不作如是觀,所以,這種理論,“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”,心裏面不熟悉;不知道這是內心的分別,現在看見毒蛇來了,實在沒有毒蛇啊!毒蛇是心的影像,是心分別是個毒蛇;一個大蓮花來,實在是心的分別;我做夢,夢見佛,是內心的分別,離開我們心的分別,沒有那件事啊!我們若不深入作如是觀的時候,沒有這種認識,不知道是內心的分別。雖然我還能為別人講,為別人寫文章,但是,寫文章是給你看的,講是給你聽的,我自己是不用的,(南無阿彌陀佛!)我講,是給你聽的,我自己不用──念阿彌陀佛也是對的,沒有什麼不對,但是,你對於這種理論不深刻,隨時有問題的時候,如果念阿彌陀佛的功夫高深,也可能好一點,但是,我認為還會差一點,最低限度差三級,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,如果念佛功夫高的人,習氣稍微輕一點,但是很難停下來,不是容易,就是有這個問題。如果你常作如是觀,經行的時候作如是觀,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,當然,觀有止的基礎,不能完全觀,佛菩薩的大智慧,告訴我們要有止還有觀,有觀還有止,一定要配合。如果你只是止,那就與外道是可以共通的。如果只是觀,你的身體受不了,所以用止來平衡它,慢慢的、慢慢的,你就是聖人了。
我們凡夫與聖人有什麼不同呢?凡夫看見山,聖人也看見山,聖人也不是沒有眼耳鼻舌身意,聖人也有眼耳鼻舌身意,也看見山水,凡夫也是看了,但是不一樣。凡夫看見山,認為是真的,執著是真實的,在那裏起愛起憎。聖人也看見山,但是看見山是如幻如化的,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』,這樣觀成功了,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夢,這是聖人境界,聖人才有這種智慧,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化,如水中月,如鏡中相,不是凡夫啊!凡夫觀察都是真的,不是如夢。凡夫與有聖人有何差別?這就是凡聖的差別,凡夫不能觀一切法空,聖人能觀一切法空,這也是凡聖的差別,是有差別的。我們觀察都是真的,不是愛就是憎,不是憎就是愛,老是在愛憎裏面生活,但是,聖人在心裏面住最聖舍。
我們中國佛教當然是大乘佛教,維摩詰經裏面有訶斥阿羅漢,但是,那是站在大菩薩的境界,是超過阿羅漢以上的大聖人,他們訶斥阿羅漢,是希望他再進一步,用慈悲心、用智慧,說出來這種法語,不是我們凡夫說輕視誰,不是這樣的意思,如果我們那樣理會,就搞錯了。若真實從聖人與凡夫的情形來說,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,雖然出家一百年,但是,你還執著都是真實的,你就還是凡夫。阿羅漢已超過凡夫,他是聖人,雖然不如佛、不如大菩薩的那樣圓滿,但是,阿羅漢是聖人。所以,瑜伽師地論說,阿羅漢住最聖舍,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與一切法接觸的時候,他的心裏面住最聖舍。舍是什麼意思?平常說是“無著”,舍就是不執著的意思,只是換一個字,就是“舍”,舍就是棄舍的舍,心與一切法不著。什麼叫做著?什麼叫做不著?就是舍不舍的意思。我們心裏面遇見一切法的時候,就是要取著,如何知道是取著?因為你已經生愛、生憎,就是你已取著了。阿羅漢以上的聖人,不取著、不執著,就像沒有遇見這個境界,心情是一樣的,遇見這個境界與沒有遇見這個境界,心情是一樣的,當然只是“了”,他的心裏面也是有“了別”,但是心裏面並沒有執著,所以,他的心還是保持清淨。我們有取有舍,就是不清淨了。
所以,這個偈頌,“譬如工畫師,分佈諸彩色”,啊呀,我的心裏面有許多虛妄分別啊!分別出來種種境界啊!“虛妄取異相”,聖人訶斥我們凡夫,你不要搞錯了,你不要執著,你不要執著真是有那麼回事,不是真的,“大種無差別”,一切法都是空相,我們所分別的境界,在諸法空相上看,是一無所有啊!是一無所有的。這是十個偈頌裏面的第一個偈頌。

◎◎◎故事由來:

在宋朝時, 有一位出家人, 名叫釋僧俊, 俗性王氏。王氏出家後 ,並不守戒律 ,也沒有做過什麼善事。不久後他生了一場小病 ,病死了。
但是 ,三天後 ,他竟然奇蹟似的甦醒過來 , 醒來的時候 ,不停的哭 ,不停的根十方大眾懺悔。原來 ,他將要死的時候,看到了兩位冥官要來追他。追著追著 ,來到了一座大城門前 ,忽然看到了一位僧人。
僧人說: 我是地藏菩薩 , 因為你在京城的時候 ,曾經描摹過我的畫像。我今日特別來救你 ,我教你一段四句偈 ,偈文如下:
若人欲了知 ,三世一切佛 , 應當如是觀, 心造諸如來(晉朝所譯)(也就是現在的 ,若人欲了知 , 三世一切佛 ,應觀法界性 一切為心造)。你若能念此偈, 能閉地獄門 ,能開淨土道,能通報命。
說完,地藏菩薩就立刻消失了,於是僧俊就和兩位冥官進入城門中 見閻魔王,閻魔王問 :你在生得時曾經做過什麼功德?
我只有受持一段四句偈 , 僧俊這麼說。 你還記得嗎? 閻魔王問。於是僧俊就將四句偈誦出。沒想到 ,才誦了上兩句 ,地獄裡的受苦眾生已經超渡一大半了。閻魔王趕緊說 :你別再念了, 就放僧俊還陽。僧俊還陽後 ,找出了四句偈的出處 ,才知道此偈原來是出自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時所說的 ,就是現在的覺林菩薩偈。 因此 ,後人才會將此偈整段放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